有人聽說過人生第二階段叛逆期是小學一年級左右的說法嗎

聽說人生的三個階段叛逆期,第一階段是三歲左右,第二階段是小學一年級左右,第三階段是青少年

有人有這方面的資料嗎

(原作者於 2005-07-07 17:35:43 重新編輯過)

(gloria)
aileen 2005-07-07 20:26:08 #1F
 

我聽過這個說法,感覺頗有道理.但忘了是在哪看的資訊.

幸福寶貝
二個寶貝滴媽 2005-07-08 09:39:09 #2F
 

推~

推~

凱媽咪
凱媽咪 2005-07-09 17:02:16 #3F
 

我家也有小一生,我也想知道,我幫忙推推~推推~

想要發財
珍媽 2005-07-11 00:43:22 #4F
 

我沒聽說過

但是我家小一兒子現在真的是很叛逆耶

青少年三部曲

父母合奏更和諧

文╱范世明

 父母與青少年子女的相處是一門學問,子女從可愛的稚齡脫離兒童的幼稚,邁入半獨立的小大人階段,開始接觸社會規範,學習獨立思考做決定,擔負部分的責任,不再凡事都是媽媽說的,加上同儕的影響力,而有自己的想法及說法;同時體內荷爾蒙的分泌,造成生理的改變及對異性的好感。此時期男生的肌力大增,精力旺盛,成群結黨,鬥毆逞勇,或爭風吃醋;同時期女生則體態玲瓏有緻,開始有月信周期煩擾,偷食禁果、未婚生子、或私買口服墮胎藥墮胎,不但造成家庭社會問題,也是經濟上的負擔,嚴重者甚至因無法承受壓力而憂鬱自裁,帶給家人痛苦及社會之損失。

 美國學者將青少年細分為三個階段:從九歲到十三歲的少年特質是情緒易變、喜與同伴(同性較多)為伍、不服父母管教及八股教條的校規,愛做白日夢、偷看性照片、常會注意自己身體上特徵的發育、偶像崇拜、明星的幻想、名模的照片貼滿牆壁、當然功課成績變差等。

 第二階段的青少年從十三歲到十八歲。此時已是切斷依賴雙親的臍帶、振翅欲飛之時,藉由不斷地挑戰權威及規定,來凸顯自我的獨立性,是個不可侵犯、有主見的個體,以標新立異、奇裝異服、頭髮造型來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並得到他人的注意及同儕的羨慕和認同,開始與異性約會,甚至性行為,過度思考而猶豫不決都是此時期的特質。

 最後一階段從十八歲到廿四歲,已進入準成人,思慮更精密、能重新接受父母的意見,進入職場或結婚或從軍、面對成人社會的挑選與考驗,是一場更具挑戰性的遊戲。

 孩童是否能順利度過這三階段青少年時期成為一個社會中堅份子,不啻是孩子要闖的十八銅人關,亦是天下的父母一道難題。

 如何在這條成長必經之路上相互照顧,Muscari教授提出幾個觀察重點及要訣,包括孩子可能有以下行為:缺少摯友、接連數天悶悶不樂或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常抱怨無聊或不公、不外出且不接觸外界、儀容不整、無精打采、撒謊及偷竊、參加幫派、自傷行為、自貶自棄、吸菸、酗酒、曠課、交密友、悲觀想法、虐待動物、迷信暴力、私藏刀械。

 家長如果發現上述異常,應先保持鎮靜,能嚴辭斥責,而且平時就應該多以鼓勵代替責罵,睜一眼閉一眼原諒小錯,不要開口即指著鼻子罵「你」如何如何,而應該說「我對你的某種行為感到如何」,尊重隱私,重視孩子的感受,鼓勵交友並認識孩子的朋友及其父母,適度忍受孩子模仿同儕的行為,以幫忙做家事及參加義工來鼓勵獨立自尊,盡可能抽空多陪孩子、有共同的娛樂、不吝惜交心深談告訴孩子,父母有多需要他們,仔細傾聽孩子的選擇,並教導選擇的方式及多元化。雖然青少年叛逆性十足,但大部分的他們仍然了解父母的關心。父母們也應不恥於求教和求助小兒身心醫學專家,以化解家庭中對立、共創雙贏。

(本文作者為板橋市家樺聯合診所暨新店市北新路文宏診所家庭醫學內科醫師)

廟婆
Kathy 2005-07-11 09:07:09 #6F
 

這應該是從艾力克斯的學說發展出來的

他把人生分為八個階段

各階段的任務、危機與影響如下:

階段

心理社會危機

重要社會環境

有利之影響(討論區無法放表格,只好加減看一下了)

0 - 1歲: 對人的基本信念感 vs 不信任他人

母親

驅力和希望

1 - 3歲:活潑自動 vs 羞愧懷疑

父母

自制和意志力

3 - 6歲:自動自發 vs 退縮內疚

家庭

方向和目的

6 - 青春期:勤奮努力 vs 自貶自卑

鄰居、學校

方法和能力

青春期: 自我統整 vs 角色錯亂

同儕團體

奉獻和忠貞

成年期早期: 友愛親密 vs 孤獨疏離 夥伴

親合和愛

成年期中期: 精力充沛 vs 頹廢遲滯

分工和享受家的溫暖

生產和照顧

成年期後期:

自我統整無憾 vs 悲觀絕望

「人類」氣味相投者

自制和智慧

小學一年級剛好在這兩個階段的交會處,這兩階段有下列的特徵:

學齡前期

第三階段為學齡前期,進入幼稚園或托兒班就讀的學齡前兒童,不但具備了一般的肌肉協調能力,能侃侃而談,而且也能有類似成人之內疚、羞愧、罪惡感等自我意識情緒。在學步兒階段已獲致自主意識之學齡前期兒童,不再只是想探索尚未碰觸的新事物而已,還想積極地透過言詞與行為而對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往往因而觸犯許多道德、或社會文化規範的戒律。外界的處罰可引發學齡前兒童自責、內疚的情緒,這種焦慮的心情有助於兒童將道德規範加以內化,也使他們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過多的內疚情結,卻也會使兒童過份嚴苛地限制自己的思維與行為,而需完全依靠照顧者及其他權威人物來指導他,以致於失去了自我應變及追求新知的動機與能力。

學齡期

小學生在經由發展危機而建立自我認定的同時,也開始可以對自己的表現及特徵有所評價。 Erikson認為,學齡期的孩子開始能夠評估自己成功與否及是否能對團體有所貢獻,而評估的主題多與學校生活有關。入小學後,學齡兒童的行為表現會經由正式或非正式的社會比較,而讓孩子體驗到因勤奮致使技能精進所帶來的喜悅,或是因身心的限制或不良的工作習慣致無法掌握技能學習所帶來的自卑。當然,勤奮與自卑的展現,並非全面性的,每個孩子總是會在不同的能力上有強有弱。近年的研究結果則告訴我們,小學階段兒童的自我認定與自我評估其實非常多面、也非常具體,除了學校的成績,更包括自己的外型、家庭、生活環境、美術能力、體育能力、同儕關係、師生關係,同時,小學生也對許多事務有好惡的主見。

來源: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而發展心理學也指出,4-6歲的兒童發展他們自已的心意理論(theory of mind),正常的孩子到了幼稚園大班或是一年級前,已有能力去推測對方的想法,加上這個年紀的孩子普遍都已上學,生活中除了家庭外,還有其他的團體,為了在其他的團體中生活,孩子必須適應另一套價值觀,這也使得他們有脫離家庭影響的動力。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很多時候「老師說」或「某某人說」比「爸爸說」或「媽媽說」有權威的多,因此會覺得孩子有反叛性。

打包回家一路自我提醒

(原作者於 2005-07-11 09:23:13 重新編輯過)

幸福寶貝
二個寶貝滴媽 2005-07-11 09:40:21 #8F
 

謝謝Joanna_wu和Kathy的說明^_^.

molly媽
molly媽 2005-07-11 12:11:43 #9F
 

謝謝版媽的提問

謝謝Joanna_wu和Kathy的說明

幸福寶貝
二個寶貝滴媽 2005-07-13 15:49:41 #10F
 

補充一下:

在BBH的新知頻道->兒童教育->標題:爸爸,我不要當「好小孩」--談反抗期的父子對立

==============================

摘錄自《養兒育女爸爸一起來》

平井信義◎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沒有出現反抗期的孩子有問題

為人父者,有許多人都抱有錯誤的「好孩子」觀念,凡事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動,從不反抗父母,這樣的孩子讓父母很好管教,外人看了也會對此稱讚不已,幾乎七成的亞洲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乖順的「好孩子」。但在兒童心理學研究中已明確指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所謂的「第一反抗期」與「第二反抗期」,而在反抗期階段出現明顯反抗行為,其實才是「好孩子」的証明。

「第一反抗期」出現在兩歲至三歲之間,如果爸爸以命令語氣和孩子說話時,孩子就會反駁:「不要」;想要伸手幫忙孩子時,他也會推開爸爸的雙手表示「我自己會」。研究指出,這種反抗行為正表示孩子的自發性發展順利。所謂的「自發性」,乃是不依賴別人而由自己思考,自己決定如何行動的力量。隨著這種力量的發展,孩子會顯得朝氣蓬勃、活力十足。

「頂嘴」的孩子乃是好孩子

當孩子升上小學二、三年級到四年級時,正處於「第一反抗期」與「第二反抗期」青春期之間的「中間反抗期」,此階段的頂嘴行為將會日漸增多,常常會出現「爸爸你自己還不是一樣!」的回答,若是事事嘮叨的話,還會被一件一件地回嘴,出現「講一句,回一句」的情況。「頂嘴」的行為之所以會越來越多,是因為孩子已漸漸看到父母的缺點:本來一直以為很棒的爸爸,原來也有很多缺點,也會失敗。不過這些都是孩子有了批評能力的緣故,會批評他人表示具備了反省自己的能力,顯示出了孩子的自發性發展順利。

對師長的批評正是青春期的證明

自發性發展順利的孩子在進入「第二反抗期」--青春期之後,想要反抗父母或老師的情緒會越來越強烈,這種情緒稱為「自我覺醒」,意謂著對師長所教導的事情產生疑問,繼而全盤否定,然後重新努力確立自己想法的過程。因此只要長輩多嘮叨幾句,就會出現頂嘴或者不願服從的態度,若長輩越強勢,越會加重孩子的反抗態度。也有一些孩子不喜歡反抗所引發的爭執,因而表現出沈默或者服從的態度,但他們心底的反抗之心已經燃起,隨時有爆發的可能,不過若爆發的力量不足,很多孩子會因此陷入精神衰弱或心身症等的折磨。

越不成熟的父親越會逞威

母親在照料孩子的當下會有許多學習的機會,而父親因為沒有此種機會,只能依樣畫葫蘆地把上一代的教子模式拿來管教下一代,所以往往會以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定義來要求孩子,因而造成孩子的痛苦。而且,有的父親也從不審視自己,只會強迫孩子凡事都要聽「老子」的話。當然,如果老子的話很有道理,那麼聽了之後還可以成為優秀的青年,不過,只要認真自省,相信這個老子便會發現自己是個很多缺點的人,「凡事都要聽老子的話」充其量是利用「父親」這個權力寶座來在逞威風罷了,但也突顯出父親的不懂謙虛及人格不成熟。

如何預防青春期的父子對立

被孩子頂嘴的時候又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您不妨問問孩子為什麼會說「爸爸你自己還不是一樣」孩子一開始可能會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此時爸爸可以安慰孩子「沒關係,不管說什麼,爸爸都不會生氣。」先讓孩子在心中產生安全感,之後自然就能侃侃而談了。也許聽完孩子對您的批評後,您會認為不過是個小缺點,犯不著計較批評嘛!如果您這麼認為的話,那麼反過來不就可以說:「其實爸爸對孩子的小缺點也無需那麼生氣啊。」

當孩子說中了您的缺點,只要坦白的承認,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時,說聲「對不起」就是很好的解決方式。爸爸謙虛的態度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促使孩子慢慢養成「錯在自己就願意承認」的態度,成為一個可以真誠認錯以及具有反省心的孩子。如果爸爸的性格剛愎,又常罵人,孩子就很容易變成只會推說「不是我」或「不曉得」等不負責話的人,藉著說謊以掩飾自己的錯。其實孩子會說謊,多半是過去說了真話卻遭到責罵或處罰的經驗所形成的。身為爸爸的您,也曾因為擔心說了真話會帶來不利而說過謊吧!若您回想這些點點滴滴,自然就能了解到孩子的心情了。藉由彼此互動的談話,不僅幫助孩子增加許多的自信,也達成父子之間情感上的聯繫,能有效防止青春期階段父子間可能出現的激烈對立。

問題發生之後,爸爸的出面已經太遲

人們向來認為在兒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才是父親真正出面管教孩子的時機。但是,也因為在青春期的階段以後才出現在兒子的面前,不少父子因此產生了激烈的對立。「滾出去!」這種斷絕父子關係的意識形態,乃是源自於父親想要按照自己意思來掌控子女的心態。在父親一心要與心中所認為的任性兒子斷絕父子關係的決定之下,造成兒子離家出走,甚至變成了兒子無權喊「爸爸!」的狀態。這是封建時代的父親因為握有絕對的權力所導致的不幸,而讓孩子陷入此種悲慘的境遇。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原因就出在兒子進入青春期之前,父子之間的情緒關係不曾有過充分的交流聯繫。如果自幼父子關係就非常親密,而兒子也敬慕著自己的父親的話,就算彼此的意見有所衝突,也會由於感情的對立不大而化解爭執,因為其中更多的是互相理解的父子之情。

在此呼籲只為公司或社會辛勤工作的男性,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光在心中盤算是不會有什麼進展的,唯有藉由具體的互動才能夠不斷拉近彼此的距離。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